荣智品牌观察:
近日,荷兰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城市标志进行了更新,相关工作由当地的Edenspiekermann设计公司设计(其实原标志也是由该公司的前任在2003年设计的),这次更新在荷兰当地引起了巨大的争论,争论的导火线可能只有一个:此次形象更新花费了10万欧元。批评者认为只是将标志移动一点就用了这么多钱,纯粹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对于我们这些东亚人来说,首先的注意力还不是在用了多少钱上,而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城市竟然要用三个交叉来作为自己的城市形象,这当然也是有历史渊源的。虽然有些人说这三个叉代表了对水、火、黑色病的防范,我总感觉这应该是后人的附会或想像。实际上,X的符号准确名称叫作“圣安德烈十字”(Saint Andrew’s Cross),这个形象在欧洲并不鲜见,如苏格兰国旗就是直接采用这个形象构成(下图):
圣安德烈是公元一世纪的人物,他是一名渔夫,他最后在希腊的X形的木架上殉道,后来他成为了渔夫的守护神(在西方,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一个守护神,多取自《圣经》中人物,有些人物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将这个符号作为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形象,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海上贸易的霸主正是荷兰人,很多海上贸易的商船都是在阿市注册,同时采用了这个符号作为船旗,所以后来该市就于1505年采用三个这个符号来作为自己城市的徽章(下图)。
言归正传。当荷兰当地媒体于2月6日发布了这个消息后,特别是公布了所费金额后,立即就有数百条表达不满的留言,并且事件还引发了荷兰社会的众怒。设计公司总监Edo van Dijk也不甘示弱,在其公司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进行回击,声称:这不仅仅是一个标志。
Edo van Dijk的文章也刚好让我们有机会一窥此次形象更新中,设计公司的所思所想。他开门开山地指出:我们事实上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视觉形象,包括一系列的应用系统、应用工具、规范及品牌指引,我们只是保留了原来的标志形象没有改变。
首先,Edo van Dijk认为,此前的标志形象,在使用中是非常混乱的,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有力的统一形象,下图是他们刚着手更新时所看到的原来的标志的使用形象:
同时,原来的标志在各个机构及部门使用时,基本上有四十多种变化,一般是根据相应部门的行业特征添加了一些图案元素:
设计公司认为上述的变化过于复杂,并不利于形成一个统一的形象,于是决定对他们进行精简:
精简后,就有一种符号与文字的组合形式:
但由于这是一个城市标志,它必然会在各个领域都会应用到,但现在又取消了原来标志中添加的图案,那如何让标志与公众形成良好的沟通呢?设计公司认为,还可以利用插图、字体、其它图案都来沟通,他们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图案来呼应不同的行业:
如果看完设计公司的所有工作,实际上价格说不上有多高,他们在品牌更新中,有着自己一套清晰的思考方向,最后通过设计,也确实达到了他们开始想要的效果,整个系统,变得更加统一协调及清晰。但作为城市标志,又是在没有被戴表的国家中,公众对于政府的支出总是非常敏感的,虽然从设计上设计公司有自己认为必要的想法,但问题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他对你如何设计出来的如何思考的一点都不会关心,他也 没有兴趣去了解。他只是看到一个事实:标志没有动多少,但费用却花了不少。设计公司还认为由于标志的整体应用更加简洁统一,会让形象系统在以后的应用上更加节约费用——这其实是有道理的,但普通民众听了或许会更加恼火,认为一个刚刚拿了十万欧元的设计公司竟然还谈起节约来了。
所以,设计公司或许犯了一个错误:虽然他们的新形象能够产生更有效的沟通,但他们在设计上却没有与民众产生有效的沟通——这多少有点讽刺。对于这种涉及到公众性的设计,如果设计公司一开始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社会各界进行一些探讨或沟通,并在一开始就向大家说明设计的方向,或许这样会争取到更多的民众的支持。 但我想,争论总会结束的,如果标志能够在日后应用上真的严格按照指引来做,假以时日,该市的市民会忘记当初的不快,并会逐渐喜欢上这个新系统。形象设计总是这样:设计费用需要立即支付,但效果往往需要通过时间来呈现。 虽然设计费十万欧不算贵,但他们好像忘记一点:如果要采用新的系统,真正花钱的地方在于要更新各种涉及原有标志的设施。
荣智品牌设计
转载自_标志情报局
荣智品牌设计服务:
转品牌设计,画册设计 导视牌设计,VI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