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壁画:“综合性的新艺术时期即将到来”
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郗海飞老师参与并负责了首届2012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的组织工作,本次展览以院校为参展单位,旨在全面展现各院校壁画教学与创作成果。我院各系在历史上都创作过大量优秀壁画作品,从不拘于材料和专业,产生过良好的社会影响。郗老师在学院的支持下,打破专业界限,组织、评选参展作品。2012年9月26日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正式开幕,我院有27件师生作品入选,入选作品之多,面貌之丰富,引起各界的关注与好评,由于出色的组织工作和优秀的成果,学院荣获中国美协颁发的“优秀组织奖”,为壁画与公共艺术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郗老师认为这次双年展的最大特点是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即艺术的综合性。参展的中外艺术家心胸开广: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毯、综合材料;平面的、立体的、装置的、多媒体的……各种媒材、手法丰富多样,打破了人们对“壁画”的狭隘认识。在郗老师看来,只要对公共空间产生视觉效果,产生审美影响力,都可以称作做壁画作品,或称为公共艺术品。“综合性的新艺术时期即将到来,不再是以单纯的、小画种的面貌和眼界去评价或创作艺术品。此次展览的包容性、多样性,是任何一个独立的画种所不具备的,是对新的历史时期综合性艺术的重要探索。”在双年展研讨会中,郗老师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除综合性外,郗老师更多强调的是壁画艺术的公共性。他认为,壁画作为公共艺术,是与公共文化、公共意识紧密相连的。国家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组成,每个公民的意识构成了国家的文化、国家的气质、国家的尊严、国家的教养。公共意识于个人来说是教养,对国家而言就是文化。有了公共意识,才能创造公共文化。有了公共文化,才能知道从这个公共文化的土壤里会生长出什么样的“文化植物”来。而这些“植物”,这些“花花草草”便是公共艺术。所以我们这些“搞”艺术的,应该负起责来,更多地为社会服务,为公共文化的健康发展服务,而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社会。同时,个人也要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反省、提高和完善自己。
谈个性:“每个人用极具个性的、认真负责的方式来表达共性”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纠结于所谓的“个性”发展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郗老师认为:个性不是任性,个性会随着学养、经历等逐渐变化形成,而社会的流转和传播多把“个性”扭曲、放大、甚至曲解成一种不负责任的“任性”。首先,不是所有的个性都是有价值的。“一个烂苹果相对于一堆好苹果,是有个性,但它没有任何价值。盲目的标新立异,为了吸引注意甚至把艺术弄得很血腥、很另类,其实很廉价且不自知,其价值有待商榷。也许作为个人的阶段性想法与特定时期的情感的表达无可厚非,但在公共艺术的创作中强加给公众与社会,则显得任性和不负责任。”因此,个性是严肃的,是由辛勤与思考加上时间而来,并不是由任性发展而来。不能用任性去表达个性,更不能用任性去表达任性。真正的艺术个性的表达意味着责任、严肃、内省、节制、坚韧和耐心等等,当然更需要时间。
那么怎样才能是真正的个性呢?郗老师在教学中曾这样告诉学生:个性如DNA一样,已存在与每个人的身上,不要担心失去自己,但要学会发现和提高。艺术创作中,要学会思考并关注大多数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比如战争问题、环保问题、农业问题、扶贫问题、道德沦丧问题、核武器问题、妇女儿童权益问题、堕胎问题、吸毒问题等等。换句话说,就是关注共性的问题,有了共性的关注与目标,再用自己已有的个性方式来表达,这样一定会呈现精彩的作品。每个人用极具个性的、认真负责的方式来表达共性问题,对公民产生真正的启发与思考,这才是有价值的个性,才有助于产生文化向心力。所以,艺术家创作要有责任感,不能因盲目标新立异而迷失方向。
在国家文化建设层面上,郗老师认为,国家要致力于建设有向心力的文化——共性的文化。一味、盲目地提倡个性,就会让国家的文化建设产生离心力。对共性的关注与研究,是有责任的公民应该做的。政府、媒体更应去寻找国家优秀的文化基因,把公民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总结,抽取出共同特点,精心培育使其发展,逐步上升为国家文化共性,就像人们提到法国,便想到浪漫,说起德国,便想起严谨等等,而之于中国呢?只有建立共性的文化,培养国家的文化气质,建立国家的文化个性与尊严,才能引导国家的文化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谈传统:“不固步自封,往前走,这是我们真正的传统”
对于老工艺美院的传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老工艺美院的学生和从教三十年的教师,郗老师用朴实的话总结道:“不固步自封,永远坚持什么好吸纳什么,往前走,这是我们学校真正的传统。”很多人认为老工艺美院的传统是装饰画或装饰风格,但是从专业角度来看装饰画不是一个画种,而只是一种风格。既然是一种风格,就一定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更新。艺术创作以及艺术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无论是留学欧美的庞薰琹先生,吴冠中先生,还是心胸开阔、博采众长的张仃先生,袁运甫先生等,都不墨守成规,始终坚持创造与更新。正是他们的创作与努力,构成了那个时期工艺美院的风格,这才是我们真正的遗产与财富。因此可以说,工艺美院的传统就是不拘一格,博采众长,永远在吸纳新的东西,眼界开阔,包容世界,坚持创造性发展方向。
在我们的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郗海飞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责任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和动力。他殷切希望清华美院的学子能继承老工艺美院的传统,以一颗有良知、有责任的心去从事艺术创作,更好地、更有质量地服务社会与国家。